今日滚动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河流的污染对水生生物(鱼、水草)的影响
添加时间:10/9/2008
来源:无  字体调整  

水污染使水生生物遭受危害,影响渔业生产,危害水生态系统。

石油污染的影响

 水体受到轻度石油污染时,鱼所分泌的粘液可将身上的油除去,但重污染时就无法除去。油和油膜粘附在鱼鳃的表皮细胞上,影响鱼类的正常呼吸。油和油膜也可覆盖藻类及其他,破坏藻类的叶绿素,降低其光合能力,使有些浮游生物死亡。油类还能污染底质,影响底栖生物繁殖,甚至使之死亡。油类被鱼吞食或经鳃吸入后,可使鱼肉带有怪味,失去食用价值。石油污染严重时,油膜覆盖水面,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造成水体严重缺氧,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物生产力;水生动物也不能顺利地从水中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水体底部有机物的生物分解作用也会受到影响。另外,石油污染还能导致回游鱼类无法溯河产卵,破坏鱼类资源。


化学物质污染的影响

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污染范围日益扩大,已从局部污染扩展到全球性污染。如南极洲的企鹅、北极的白熊和苔原地带的驯鹿,从其体内都可检出农药。有机氯农药因溶于脂肪,易在动物组织中积累,通过,又在各中逐级,给水生生物和水鸟带来危害。如DDT和多氯联苯曾使爱尔兰海区近10万只海鸟死亡。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排水把大量氮、磷化合物等带入水体,会引起水体,使水生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甚至死亡。


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也会造成很大危害。汞和汞的化合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可随食物链而转移和积累。其中有机汞对水生生物的毒害最大。如甲基汞在鱼类神经系统和红血球中大量积累,可使鱼产生神经症状,活动失去平衡,并且周期性地发生反常的游动,摄食减少,呼吸减弱,甚至导致死亡。镉可在鱼体内大量积累,损害鳃组织、肠道粘液和肾管细胞,并影响肝酶活性和血液功能。有人认为,镉还能引起鱼体畸变,对鱼类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使鱼体活动异常。此外,镉对蚌类的呼吸也有抑制作用。其他如锌、铬等重金属对水生生物也都有毒害作用。


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影响

放射性物质(锶(铯等污染水体,由于它们的半衰期长,化学性质又与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钙和钾相似,因此鱼的鳞片和骨胳以及水草等均能吸收其他如(磷也能被鱼吸收并积累于鳞片和骨胳中, 使鱼体所受辐射剂量增加。饲养鱼类受X 射线照射,其性腺会受破坏,引起雄鱼睾丸中的初级精母细胞损伤,细胞核破坏,雌鱼卵巢中的初级卵母细胞性成熟大大延迟,造成生殖力减退。在(铀的慢性作用下,有的雌鱼卵巢退化,呈中性现象。


热污染的影响

向水体排放废热水或其他“废热”,使水温升高,溶解氧减少,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生存。一般淡水水温超过32℃时,水生生物的种群、群落结构就要发生剧烈变化,很多种类消失。20℃的河流中为优势种,30℃时绿藻就成为优势种,35~40℃时蓝藻就大量繁殖起来。一般水温增加5℃左右,鱼类的生存即受到威胁,甚至使鱼死亡。


影响毒性的因素 主要包括:水质条件、接触毒物的时间、多种毒物的综合作用等。


水质条件包括水温、氢离子浓度、硬度、水中溶解氧及其他溶解气体的状况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一般地说,温度增高会使污染物的毒性明显增加;由于温度增高使溶解氧降低,也会使毒性增加。氢离子浓度(pH值)对某些污染物的毒性也有很大影响,例如氨在碱性条件下形成的非离子型氨(NH),对水生生物有明显的毒害,而在酸性条件下形成铵离子(NH),对水生生物则无明显毒害。重金属如锌、铜则相反,因为在pH值低的情况下,形成的有毒离子数量大大增加。影响污染物毒性的水中溶解气体,较常见的是二氧化碳。如水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降低氨的毒性。水的硬度也影响某些污染物的毒性。一般的阳离子去垢剂对鱼的毒性随着水的硬度的增加而增加。可是用硫酸锌对鱼类进行毒性试验的结果则相反,水的硬度愈高,鱼的存活时间愈长。

一般地说,接触毒物时间愈长,毒作用就愈大。但某些个体如果过去曾接触过低浓度的同种毒物,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就会表现出对这种毒物有较大的忍受能力。

考虑影响毒性的因素时,不但要综合考虑水质中各个因素相互之间的影响,而且要考虑不同毒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些毒物混合在一起时,其毒性是简单的相加作用;有些毒物混合在一起时,其毒性则显著加剧,出现所谓的相乘作用;有些毒物共同存在时毒性反而下降,这是毒物之间的拮抗作用。[


Copyright 2018 EURO TECH (FAR EAS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