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滚动
 
 您的位置:首页 > 环保知识 > 环保人物
 
刘开田 当代老愚公苦干25年让600亩石头山绿树成林
添加时间:4/10/2014
来源:  字体调整  

         刘开田(绿化荒山,当代愚公):男,1926年生,铜山人。坚持义务植树护林几十年,把600亩荒山变成一片茂密的树林,被称为“当代愚公”。1996年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2012年当选“中国好人”,2013年荣获“第四届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一位87岁的老人,26年如一日,吃在山上,住在山上,用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把一座光秃秃的石头山绿化成一片茂密的森林,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座青山、宝山。他就是徐州市伊庄镇吕梁村护林员、老共产党员刘开田。
 

  吕梁村有一座地处偏僻、贫瘠荒凉的石头山——徐山。以前每逢雨季到来,山洪暴发,石沙俱下,水土尽失;干旱时节,大风一吹,飞沙走石,一片迷茫。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村里曾多次组织人们上山植树造林,结果都没能收到良好效果。
 

  为了改变自然生态和群众生活环境,进入八十年代后,乡政府和村干部多次动员群众承包荒山,自栽自管。竞标会开了一次又一次,全村几百户人家无人承包。人们都在心里盘问:石头上栽树,能行吗?1987年12月的一天,村里又一次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大家承包荒山,绿化家园,造福后代。就在这次会上,刘开田老人挺身而出,在合同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而且保证承包100年的时间。那一年,老人已经61岁了。家人知道后很不理解,老伴骂老头子疯了:你也不算算100年是多长时间?你要坚持到底,咱就一刀两断,你就永远别进这个家门! 


  全家老少六口人,五口人反对,就是不同意他做这个“傻事”。可还是没有动摇老人的决心。第二天一大早,他一个人背起半袋子玉米面, 手提一口小铁锅,拎起铁镐就上了山,从此26年来,他就没有下过山。
  冬天的石头山寒气逼人,刘开田老人上山后,找一处避风的山坡,用石块垒起一间1.5平米见方的小窝棚,三块石头支起锅,“家”安好后,他就开始凿石挖坑,把一块块乱石从坑里拣出来,然后从石缝里刮土,从山脚下背土,将一个个鱼鳞坑填满,以便来年开春好栽树。就这样,刘开田老人从每天早干到晚,挖坑不止。
 

  老人承包的徐山,离村七八里远,山上缺水、无电,路是羊肠山道,常年无人光顾。一个人吃住在荒山野岭,孤单不怕,苦累不怕,最大难题是用水要到几里外去挑,一个来回就要个把小时,既费时间又耽误干活。为了节省水节省时间,老人几天都不洗一次脸,刷锅水也舍不得倒掉,放在盆里澄清后再用。他吃的是玉米饭,住的是小窝棚,干的却是力气活,连续干了一个多月,老人就整个瘦了一圈,手上脚上都裂开一道道口子,蓬头垢面,像个野人。 
 

  转眼间就快过年了,农历腊月二十八那天,儿子提着肉和酒上山来了。儿子一来是看看老人;二来是接他回家过年的。父子俩一见面,儿子就呜呜地哭了起来。老人惊问:“你哭什么?家里出了什么事吗?”儿子心疼地说:“你怎么变成这样了?我都不敢认了。”老人一听儿子这话,呵呵一笑说:“为叫荒山变青山,累倒也心甘。”


  儿子接着说道:“本来咱家日子是满好过的,每年种的收的吃不了,农闲时我们还可以外出打工挣点钱,你这一折腾,全乱了套,一家人都为你担心,我看还是算了吧。”老人说:“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咱不能眼看着这几百亩山地一年年荒下去。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这是积德积善、造福后代的大好事啊。”
 

  儿子明白了父亲的苦心,更不忍心让父亲一人受苦,春节刚过,他就带领全家扛锹提桶上了山。出嫁多年的女儿也领着全家人来了,左邻右舍的亲友们也都赶来帮忙,乡林业站还免费送来了树苗。大家挖坑的挖坑,填土的填土,浇水的浇水,栽树的栽树,荒凉的石头山上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不久,老伴也把家搬到山上来了,和老头子吃住在一起。有老伴做帮手,刘开田老人干得更起劲了。


  冬去春来,在这个两平方米的小石屋里,老人经常是渴了喝沟里的山泉水,饿了啃干馒头,夏天虫子叮,冬天风刺骨,按照刘开田老人自己话说,“天当房,地当床,风霜雨水当衣裳,挖块白芋当干粮,艰苦奋斗人不让。白天干,黑夜干,白天黑夜连轴转。”这个“轴”一转就连续转了6年。6年时间,老人凿石挖坑用坏铁锹、铁镐、铁锤50多把, 鞋磨透了80双,在600亩石头山上挖了10万个鱼鳞坑,栽下10万棵松树苗,把整个荒山绿了个遍。
 

  他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尊敬和百姓的赞扬,在老人带动下,村里又有几户人家把另外几座荒山承包下来,植树造林连成一片,石头山区从此披上了绿色的盛装。1996刘开田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优秀乡村护林员”称号;1997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6年,江苏省绿委、江苏省林业局作出全省林业系统向刘开田同志学习的决定。
 

  石头山上栽树难,管理更难。树苗刚载好的那几年,松柏苗子小,不易成活,若是被羊吃了树头,这个树苗就报废了,因此老人天天在山上转,还遍山地割酸枣枝条盖上,在树的地块周边载上花椒树,并用石头垒起了1米高、长2000米的防火墙;树苗缺水时, 就到三、四里外的山下沟里挑水,挑一次水来回要一个小时,一趟2桶水只够浇10余棵树,老人一天跑四五趟,却只能浇四五十棵树,那时老人的工作就是每天不停的担水、浇树,有时饭也忘了吃,直至雨季。
  1999年镇政府在山脚下给老人盖了2间瓦房,老人一家人全都搬上山了,老人在院里种了菜,喂了鸡,养了羊,生活可以自给了,就更加方便了看护树林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6年就这样过去了,在刘开田老人的精心看护下,原先三四十厘米高的小树苗现在已经长大到3米多高了,小树长大了,老人也老了,他已经87岁高龄了,行动也不是那么方便了,但是他还是那个习惯,每天早晨围山转一圈,看看他亲自呵护长大的一个个心爱的“孩子”,只是步伐有些缓慢,有些蹒跚。26个年头,26个春节,9000多天,老人一天也没有离开树林,他要守护那片亲手栽植的树林,老人与林,情比父子,难分难舍,一片痴情!老人离不开树林,树林也离不开老人啊!那一年他外孙子结婚,女儿两次上山请他回去喝喜酒,老人没有去;远在郑州的表哥和他20多年未见面,几次来信请他到郑州玩玩看看,老人也没有去。2011年,和他相伴一生的老伴去世了,刘开田就把老伴安葬在了山上树林里。并对儿子刘继忠说:“孩子,我的年龄越来越大,来日不多了,有生之年我栽树看树,死后也和你母亲一起埋在这片树林里吧!”
 

  现在,昔日的石头山变成了一座四季常青的生态林,原先那座光秃秃、白花花的石头山,已是一片苍翠,郁郁葱葱,一棵棵胳膊粗的松柏树亭亭玉立,从山脚一直铺排到山顶。每当看到那漫山遍野的青松翠柏,人们都不由得发出一片赞叹声,对那位坚守自己的承诺,硬是在石头山上造出树林来的这位老人,更加肃然起敬。

如果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欧陆科仪(远东)有限公司 201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 EURO TECH (FAR EAS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