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滚动
 
 您的位置:首页 > 环保知识 > 环保人物
 
林场守护者李建新 33年坚守在偏远林场从未离开
添加时间:12/12/2014
来源:  字体调整  
 李建新,65岁,河曲县阴山林场职工,他的作业点是阴山林场八个作业点之一沙洼沟,面积250公顷,一个人三十三年不离不弃坚守沙洼沟,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四季寒暑,冬去春来,日出日落,用永不停歇的脚步丈量着沙洼沟这片心爱的树林,在行程三十五万六千四百里的路途上,依然在坚强地行走着......
 
  近日,冒着星星点点清凉的细雨,笔者从河曲县城出发,沿韩河线驱车23公里上曲胡线,在弯弯曲曲迷宫般的山路上行车21公里后,到了阴山林场工作站,在林场工作人员老武的带领下,直奔沙洼沟李建新的驻地。手机屏幕上出现了罕见的三个字眼——“无服务”,汽车无法行驶,只能换作步行,深一脚浅一脚,穿过空幽山谷,走上一条羊肠小道,终于来到被好多木柴遮挡,高处林木掩映下的几间旧房子前,这就是李建新的住所。
 
  李建新的住所显得非常凌乱,不大的院子里随意堆放着没劈好的木柴,还有成堆成堆的空酒瓶和锈迹斑斑的锅碗、水桶,随意丢在院子里。所有屋子的窗口都用旧塑料布蒙起来,大约是为了保暖。屋里很黑,炕上、地下全是一摞一摞的书和报,炕上书堆空隙里的一床铺盖就是他休息的场所。
 
  寥寥无几的几件“家用电器”中,一件是相伴30多年的上海产木箱式收音机,早已布满灰尘,堆在炕脚,显然很久没用了;一件是2008年买的电子石英表,日期依然显示为“2003年”;还有一件是去年林场送给他的一台大彩电,老李说自己不喜欢换频道,看哪个就是哪个。
 
  被“遗忘”的亲情 
  老李说道:“我没做些甚,没甚贡献,比起人家来可差的多了,可不用宣传,要说有点特别的,就是三十多年没离开过林场。”
 
  李建新本是河曲县城里的人,老家在城关南元村。父亲是内蒙的铁路工人,一家人生活在内蒙,后来全家被下放回原籍,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81年,作为待业青年的李建新成为河曲阴山林场一名正式职工。从此,林场的一个最偏远的站点——沙洼沟就成了李建新的阵地,也是他的家。
 
  后来,父亲一家人都回到内蒙生活,但老李为了自己的事业,毅然选择留在山大沟深的沙洼沟。父母兄弟无数次的苦苦相劝,他都始终没回头。父母跟随弟弟一起回内蒙生活多年,老李一次都没有回去看望过。不是不想,而是走不开。“1989年,母亲去世,我也没有回去过。”说到这,老李愧疚的低下了头......
 
  从2006年起,80多岁的老父亲实在想念他,每年让弟弟开着车,千里迢迢从内蒙来到沙洼沟看望他。可就在2010年,老父亲在来看他的途中突发心脏病,无奈返回,老李这才第一次回去看望了一次老父亲。也没想到,这次的看望竟然成为永别。
  2011年,90岁的老父亲去世了,当时老李身在林场,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出殡的时候,还是林场领导催着他回去办丧事。然而仅仅两天,他就又回到林场,他心里还是惦念着、放不下,“林场没人,怕出事。”
 
  亲戚们都认为,在老李的眼中、心里就只有护林,亲情都被他遗忘了,也因此不理解他,疏远他。老李说:“自古忠孝两难全,我是一个不孝子。”说话中,老李再一次低下了头,夹在手指间一直没有摁灭过的纸烟微微地抖动着......
  不被理解的“绝情” 
  老李有个外号,叫“没有完”。每当有人来砍伐、破坏树木,无论是谁,他都会毫不犹豫,大声喝止。如果不听劝告,他就跟对方“没完没了”,于是得了这个外号。周围的人也都知道老李只讲原则、不讲人情,大都怕了他,也就断了砍树的念头。
 
  “我这么做也得罪了很多人”老李说,“邻村有个老熟人,那次他硬要拉树,还跟我吹胡子瞪眼睛,气势汹汹,彻底翻了脸,我可不管那些,不能就是不能。难道国家的就是大家的?国家每年投资几百万种树,你投资了多少?你凭什么拿?!你没有这个权利!”老李越说越激动,响亮的声音在空旷的山谷里回响,振聋发聩。
 
  老李每天的“必修课”就是绕着林子巡查,哪里有羊群进了林子啃树皮,哪里有人偷砍搞破坏,哪里有村民扔下了烟头,都难逃老李的法眼。33年来,不管刮风下雨,从沟底爬到山顶,再从山顶回到沟底,从未间断,他说自己每天最少走30里路,一年算下来就是10800里,33年算下来,他大约走了356400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走了四圈半。
 
  老李平时从不轻易离开林场,偶尔出去也是来回步行两个多小时,到最近的山顶单寨村邮局取报纸杂志,顺道在小卖部买些日用品。
 
  2013年,山西省政府为林场各个站点配置变压器,老李终于可以用上电了。
 
  他每天徒步行走在山林里,各种面临的危险不说,吃饭就没个准点,什么时候实在饿了,就凑乎着吃一顿。夏喝泉水冬吃冰,问他最喜欢吃什么饭,他说甚方便吃甚。他做饭的地方就是自己搭建的原始土炉灶,炭也不用,就烧些枯枝断树。同事们为他方便,给他买了一个电磁炉,可他从来也不用,老李说:“那玩意儿太费电,给场里省点吧!”
 
  林场的领导同事们是他最亲近的朋友,大家也最能理解老李。老李的白面吃完了没?电视信号怎么样?都是领导同事们关心的问题。大家也常来看看他,向他了解林场的情况。他总是认真汇报工作,与同事们谈天说地,说林业发展,每当这时,是老李最欣慰、最轻松的时刻。
 
  难以割舍的“感情” 
 
  李建新一辈子没成家。当问他年轻时有没有找过对象时,老人一下子腼腆了,“也谈过,后来就不提了”老李含糊地说了句,又一下子昂起头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别人跟上我受罪。”
 
  其实,老李不是个不懂“感情”的人,而是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到这片山林里,倾注到自己的责任里。
 
  2006年,附近村一个村民在林场扔了一个烟头,引起沙洼沟山林失火,当时,火势借着风力,非常凶猛,“烧了几万苗树啊!”老李至今回想起来都心痛不已。
 
  老李特别喜欢抽烟,但只要出去看林子,他从来不抽烟。“我是护林员,绝不能带头违反纪律!”
 
  随行的林场老武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去年,林场在山对面新培育了几亩松树苗,树苗刚露头那会儿,大批的鸟儿老是来祸害,老李干脆带上锅子和方便面住在苗圃那,昼夜看护。”有人调侃的又给老李起了个外号叫“鸟见愁”。说到这,老李边听边憨憨地笑着,连连说,“这没些甚,这是场里交的任务,是应该的。”
 
  在方圆五公里范围内,老李是唯一的住户。能见到的人就很少。2012年秋天,从十月份开始,一场罕见的大雪把树木压断不少,山沟也被大雪彻底封闭,一直到2013年二月,老李没有见过一个人。
 
  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老李屋子里从炕上到地下那堆放的一摞一摞的书和报,非常多,非常杂, “那都是拿自己的工资订的,二十多年了,每年最少花2000多块钱。”他订的报刊种类繁多,有《人民日报》、《红旗文稿》、《参考消息》《环球人物》......其中,《中国林业》等林业方面的杂志报刊更是一份不落。老李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对时事政治特别感兴趣,“人在深山中,尽知天下事”,老李一点也不封闭、不落伍。
 
  虽然他不是党员,但他有着我们一般党员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和政治责任感。不久前,河曲县环保局专门组织党员干部来到老李的沙洼沟,现场感受和学习了老李的感人故事,现场体会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让老李很感动也很欣慰。
  前年,老李就退休了,但他退而不休,退而不离。他决定,一辈子不离开这条山沟沟,不离开这片树林子。老李说,他一辈子看林、护林,这还不够,以后还要用自己的养老金买树苗,育树苗,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
 
  坚守阵地,以林为家;爱岗敬业,无私无畏。
 
  老李面对家人、朋友的不理解,甚至嘲笑讥讽,从不计较,他一直强调自己没有什么贡献,只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但正是这种无欲无求的崇高境界,让我们每个人的心感觉热辣辣的疼痛。
 
  他,坚守的是一片树林;坚守的是一份职责;坚守的是一种信念;更坚守的是对党和国家执着的热爱。
如果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欧陆科仪(远东)有限公司 201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 EURO TECH (FAR EAS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