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滚动
 
 您的位置:首页 > 环保知识 > 环保人物
 
潘文石:做让世界更美的事情
添加时间:4/11/2015
来源:  字体调整  
在潘文石的广西崇左多样性研究基地大门外巨石上,清晰地镌刻着“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两行大字。简单的九个字,却是潘文石50多年研究生涯一直坚守的伦理准则,同时也是他在不断探索实践的理想目标。
 
 
 
潘文石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美好的愿景:物种多样、生态和谐、人民生活健康祥和的社区最终会一个个地建立起来。因为他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贡献一点力量,整个世界就会越来越美。他常常对他的学生们说,“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应当为周围的人;我们的辛勤劳作不仅仅是为国家争光,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全人类;保护自然不只是为了当代人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为了儿孙后代……”。
 
现年73岁的潘文石有一个可爱的称谓——“熊猫爸爸”。潘文石是中国野生大熊猫研究和保护先驱者之一,他从1980年起在卧龙、秦岭的野地中对大熊猫进行了17年充满挑战与艰苦的追踪,深入了解野生大熊猫的生存方式及生存压力,弄清了大熊猫濒临灭绝的真正原因并非自然引起,而是由人类的错误行为所致,最终为国宝大熊猫寻找到了一片安宁自由的栖息地。
 
关于大熊猫,潘文石创下了许多世界第一:第一次发现了野生大熊猫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方式、婚配方式;第一次发现了大熊猫的DNA多样性还没有下降到近亲繁殖的程度。
 
潘文石的研究表明,大熊猫的生存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力,而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爱护和管理。此后的事实表明,随着秦岭大熊猫分布区腹地的伐木更为广泛地停止,秦岭大熊猫的生存繁衍开始显出生机。一时间,潘文石成为国际著名的大熊猫研究专家。只不过,与许多科学家不同的是,潘文石的研究成果并没有过多体现在他发表的论文上。
 
“如果发表论文能保护野生动物,那么大家光发表论文就行了。”跟随潘文石十多年的小秦对记者转述教授经常说的一句话。此外,潘文石认为,任何一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必须长时间才能见效,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30年。
 
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基本稳定之后,潘文石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灵长类濒危动物白头叶猴。近13年来,潘文石带领他的团队,以"科学家-民间企业-政府"三结合的方式,积极倡议,并身体力行,在研究、保护白头叶猴的同时,着力解决当地百姓的能源、饮水、教育、医疗等问题,努力探索一条兼顾珍稀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当地人民的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广西崇左,潘文石和他的学生建立了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而不是“仅仅从纯科学出发”的研究。在他的努力下,当地的喀斯特地貌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白头叶猴两大资源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环境旅游产业。
 
潘文石有时更像是一名社会活动家。为了在农村示范推广替代能源——沼气,让农民不上山砍柴而破坏生态环境,潘教授甚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一个村口贴出了收购牛粪的告示。结果,家家户户都抢着送来牛粪。
 
农户们在亲眼看到臭烘烘的牛粪制成沼气竟然可以提供照明,而且仅用三四头牛的粪便就可以制造出沼气供一家人烧菜做饭后,沼气在当地以非常快的速度推广。这些举措直接减轻了农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压力,改善了人及野生动物的生活质量。此外,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正在逐步显现——一天清晨,潘文石一打开门,就发现门外站着一位面色焦急的农民,他是为自己劳动时不小心失手砸死了一条蛇而专程向潘文石道歉的。
 
“别的科学家注重研究,潘教授则更多地关注人。”助手小秦说,在潘教授的眼里,一切伟大的事业都要先从伦理开始。首先,要把人类长期的破坏自然的角色转变成为自然的保护者,必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次,现在全球要解决的环境核心问题就是,提高最贫穷的一部分人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环境,并让他们的后代能持续生存下去。
 
2004年的一次偶然机会,潘文石了解到中华白海豚也同样面临着生存困境,于是,“熊猫爸爸”想保护的“子女”又多了一个。中华白海豚有“海上大熊猫” 美誉,生活在北部湾,为中国独有。潘文石说,“如果让这么珍贵的物种在工业化的浪潮中消失了,那实在太可惜;而且真消失了的话,那也表明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被破坏到一定程度了。”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出现,潘文石在北部湾建立了北京大学中华白海豚研究基地,6年来,他考察了整个北部湾周围的地貌、生态系统,并且不断地在政府与百姓之间奔走游说,解说白海豚保护理念,提出工业规划合理策略,为北部湾经济与自然保护朝双赢方向发展而不懈努力着。
 
事实上,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潘文石构想中的“物种保护、生态建设与人民生活改善”三结合的和谐社区已经初具模型了,2008年《纽约时报》就曾撰文说,“潘教授领导一个队伍,研究了一群猴子,保护了一片村庄”。潘文石用自己科研所获的奖金以及从政府和企业募集来的资金,为当地百姓修公路、造沼气池、引清洁水、建学校,解决他们长期以来的能源、教育、饮水等问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当地人民“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走出环境困境的关键”;他做报告,开演讲,将自己的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按照潘文石的规划,崇左地区的生态社区建设还在有声有色地进行之中。对于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的社区模式今后能否广泛建立起来,潘文石信心满满:自然保护会逐步成熟起来,只要有信心、有恒心、有策略、有步骤、有规划地进行下去,人类与大自然美丽共生共存美妙图景肯定能实现。
 
2009年,生物学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潘文石还有一个意外发现。经过“西部淘金”式的挖掘,潘文石在广西江州木榄山智人洞发现了一件距今约十一万一千年前的下巴颏,这是现代人演化历史上一个重要环节的化石证据,它为探索现代人是从非洲而来还是有多个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很多人诧异,一向研究生物的潘教授为何在化石上也能有重大发现。而2009年北京大学周其凤校长到崇左基地看望潘文石时可谓“一语道破天机”:这个重要发现虽意外但还是在他长期不间断的研究基础上才能获得。
 
在潘文石的工作计划表上,2010年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了:他将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争取对广西西南部喀斯特生态系统中独特的哺乳动物和鸟类有系统地了解;他将和新加入的研究力量一起,把对社会生物学的研究继续向前推进;此外,他还将利用社会、政府及国内外的力量,用一种“三结合”的模式,继续改善研究基地周围群众的生活环境。
 
潘文石说,也许是他的基因里就带着一股对未知世界冒险的冲动,所以他乐于在宽广的自然天地里行走,做一些让世界更美的事,50多年来从未改变。他说自己会一直行走下去,直到不能再走为止。
 
而就在2010年,潘文石获得由凤凰卫视等海内外十余家知名华语媒体机构推选的"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以表彰他在野生动物研究、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积极努力与突出贡献。
如果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欧陆科仪(远东)有限公司 201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 EURO TECH (FAR EAS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