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滚动
 
 您的位置:首页 > 环保知识 > 环保人物
 
吕植——中国的珍·古道尔
添加时间:6/9/2015
来源:  字体调整  
她是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熊猫专家;她是北大保护生物学的学科领头人;她是NGO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创始人;她是走在中国自然保护前沿的思考者,用出色的文章和摄影作品展现自己对自然保护的思考……她是吕植,一位保护人类未来的女科学家。
 
 
 
1985年春,吕植开始系统的野外研究工作。也许与时时面临的危险相比,长年生活的艰辛更令人难以承受。炎炎夏日中数不清的蚊虫,漫漫冬夜里驱不散的寒冷,日复一日的工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吕植一呆就是八年,这需要怎样的坚毅与恒心。收获不仅仅是一项项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还有熊猫的“友情”。一只年老的熊猫牙齿发炎,无法进食,有人把它送到吕植面前。治好了牙齿的大熊猫真的缠上了吕植,赖着不走,放归山林没有几天又自己跑了回来。她可以随意出入大熊猫娇娇的洞穴,对于疑心很重的大熊猫而言,吕植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如此亲近它们的人。
 
从1985年开始从事大熊猫的生态学研究,吕植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她所参加撰写的《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获1990年全国第五届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她所参加撰写的《秦岭大熊猫生态学研究》,获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吕植到美国国家健康中心作博士后研究,主要作保护遗传学方面的课题,其中之一就是大熊猫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1995年,当她结束课题研究时,美国地理学会等很多机构看中了她。吕植还是谢绝了,回到中国投身动物保护事业。
 
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林业部合作,作为WWF的中国物种保护区项目负责人,吕植在四川平武县主持一个项目,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将环境保护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了“鱼和熊掌”兼而得之的目的。吕植认为科学家固然可以摆脱俗务,但目睹种种现状,她不得不担当起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吕植在野生大熊猫的研究工作中成绩斐然,先后两次获原国家科委、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被中国科协评为杰出青年科学家,获第九界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并于1999年当选海淀区人大代表。说到成功,她说那是别人的标准。她打算以后多做一些实实在在保护自然的事情,包括教书、培训和政策研究方面的工作,更多地充当一个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吕植说保护大熊猫并不是仅为了一个物种,大熊猫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人们又这么喜爱它,如果连它都保护不下来的话,更别奢谈别的动物了;而如果成功了,则可以为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一个范例。
 
2002年,吕植创办了保护国际中国项目办公室,开始用创新的思路和手段整合科学、政策和市场的优势来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她坚持行走在中国自然保护的最前沿,用文章和同样出色的摄影作品展现自己关于自然保护的思考。
 
从19岁开始投入到保护这项事业,吕植亲身见证了从1985年到现在中国自然保护从萌芽到蓬勃的整个这段历史,而她的人生角色在历史的进行中也不断发生着微妙而巨大的变化,但无论是作为科学家、社会工作者,还是受学生们敬仰的教授,吕植坦言,“我所做的事就是让知识有用。”
 
“人能确定自己热爱的事情是什么,并一直从事它是非常幸运的。我就是那个幸运儿!”这是吕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也拿这个来激励她的学生。
 
对于女性从事科学事业,吕植也不否认她们要面临比男性多得多的外在困难,因此有成就的女科学家也就少很多。“他们太轻松了,家里的老婆照顾了他们的全部生活;如果女科学家也有一个‘老婆’,这些女科学家一定比男性还要出色。”
 
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她们对下一代乃至周围的人往往具有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欧陆科仪(远东)有限公司 201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 EURO TECH (FAR EAS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