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滚动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咨询 > 环保动态
 
两会中的环保
 
  发布日期:3/10/2015 来源:
字体调整  
 
 

环保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门话题,委员、代表、媒体以及大会发言人从不同视角探讨此话题,在此期间舆论对环保保持了高热度。这种局面在意料之中,仅有的差别在于,两会因为具有政策导向功能,由此形成的讨论很可能影响接下来具体的环保行动,这使得两会环保热更值得关注。
 
从具体的角色看,一些委员、代表的建议呼应了民间的诉求,比如要求环保部长每年在两会上作报告,若报告得不到通过部长应引咎辞职。这种加强问责从而推动环保的思路颇具代表性,但似乎在实践中走得并不远。相对而言,新上任的环保部长陈吉宁的一些发言让人耳目一新,他提出对企业环境违法要严格查处,地方政府和部门违法的也要依法查处。而在新闻发布会,陈吉宁还就改革环评机构事业单位从而确保环评工作公正性作了承诺。从舆论反馈看,民众对这位新部长的初次亮相评价甚高。
 
上述发言都有助于改善民众的环保预期,环保从最初的问题审视到对利益相关者的说服再到如今全社会的动员,接下来可期望具体的行动。之所以很多人对中国环保事业感到乐观,一方面看到了上述变化,另外还基于这样一种逻辑,他们肯定中国政府部门在资源动员方面的强大能力,认为只要有意愿和决心,集中能力办大事的奇迹完全可以在环保领域复制。最近舆论对环保话题的讨论,后一种逻辑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如今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要不要环保,甚至环保前景也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仅有的悬念在于如何环保。
 
 
该问题的答案十分丰富,这主要源自环保话题的复杂性。涉及此话题的讨论,舆论场的议题设置并非局限于环保本身。一种突出的现象是,按理环保是一个科技意味浓厚的话题,但观察不难发现,科技界的声音恰恰相对微弱,以霾这种现象为例,专业人士一直试图纠正“雾霾”这一说法,重申雾与霾的区别,但类似普及常识的努力作用有限。此外,舆论从不同角度讨论环保,这一方面保证了话题深度,另外也因为延展过度而出现偏题的现象。比如,一些批评者指出,政府主导环境治理的模式注定了它将和其他政府行动一样,可能出现腐败现象。也有人关注环保行动的社会代价,担心地方以环保为名制造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上述担忧有其合理性,但显然腐败不可作为延缓环保行动的理由。无论是腐败还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这是很多领域都要面对的常态问题,而不应该视为环保行动的衍生品。
 
环保并非一个低门槛的话题,不同的人给出迥异的答案也是正常现象,辩论与交锋的过程将有助于认识谬误与偏见。2015年全国两会之后的环保走势如何,目前尚难以作答,但于环保而言,今年肯定是特殊的一年。
如果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记录
欧陆科仪(远东)有限公司 201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 EURO TECH (FAR EAS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