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滚动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咨询 > 环保动态
 
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
 
  发布日期:11/4/2017 来源:
字体调整  
 
 

曾经大刀阔斧的“限塑令”,在推行9年后,却面临名存实亡之势。
 
媒体近日报道,一度有所遏制的塑料袋使用量,近年重新开始反弹。在菜场、超市、商场等消费场所,以及快递、外卖等消费服务环节中,塑料袋使用几乎无所不在,“限塑令”早已变为有偿使用塑料袋的“卖塑生意”;而一度受到提倡的“纸袋替代塑料袋”,也因前者成本高而被商家弃用,成为天方夜谭。
 
时间推回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限塑令”推出后的头几年,曾经取得过相当的成效。2013年,国家发改委曾公布过一组数据:超市和市场供应塑料袋普遍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使用量累计减少670亿个。这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000万吨。
 
只可惜,严格的新规终究难敌人们的积习。如今,非但骤减六七成使用量的情况不复存在,塑料袋用量甚至比以前更大。这里面有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你不用,我不用,大家都不用;你用了,我不用,我就亏了。对于不用塑料袋的店家来说,如果其他卖家有偿提供塑料袋,甚至提供免费塑料袋,顾客自然会流向后者,这对做生意无疑是大影响。当塑料袋成为生意的“好帮手”,久而久之便难免形成恶性循环,拒绝使用塑料袋的链条很容易断裂。
 
“限塑令”名存实亡,某种程度上也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而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剩下的塑料袋,或焚烧,或填埋,或流入河流海洋,都在污染环境。全球平均每分钟消耗100万个塑料袋,如果填埋处理,就会占用大量土地,如果填埋到地下,塑料袋要过200年才能自然降解。方便一时,危害永久,其破坏环境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
 
可以说,滥用塑料袋,就是在间接地危害社会、污染地球、遗祸于子孙后代。时下,在天空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这些看不见的气体,正是引发疾病的主要因素。很多人不知道,这些有毒气体的来源之一,就是我们天天都在用的塑料袋。大量使用塑料袋,自然界已经无情地报复人类,如果不花大力气限制使用塑料袋,自然界将日甚一日地、进一步地报复人类。
 
认识到这些,就不难理解“限塑令”的紧迫性。而要让一条规矩不至于堕入名存实亡的境地,最要紧的是令出必行,令行禁止。与许多方面的“限令”一样,“限塑令”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当然,更不能连纸面都不留,就这么被轻轻忘记。如果我们将“限塑令”视作一条刚性的规矩,就应当以刚性的方式来执行。这样看来,能否将“限塑令”从名存实亡的境地中拉出来,不啻为依法治理的一个样板——燃放几十年的烟花爆竹可以禁放,存在很久的交通乱象可以整顿,小小一个塑料袋就奈何不了了?
 
显然不是。说实话,对于让“限塑令”真正奏效,今天的我们“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往细节里说,商店、菜场、超市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是不是能够重新张贴“限塑令”?
 
往规定里说,我们既然要求“有令必从”,那么敢不敢立下严规,规定所有超市、商场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往源头上说,塑料袋生产企业这个“源头”,有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能否以税收等手段予以调节,进而倒逼其转型?对纸袋或环保袋的生产,又是否能够有效扶持?
 
往技术上说,对塑料袋的有效回收,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往全局里说,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否增强了?是否能用更有效的宣传和相关方式,引导公众改变不环保的消费习惯?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实践和探索来作答。而答不答得出这些问题,或许决定了我们答不答得好“精准治理”这道大考题。
 
如果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记录
欧陆科仪(远东)有限公司 2018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 EURO TECH (FAR EAST) LTD. All rights reserved